中俄互免签证:开启双向机遇的黄金窗口
2025年9月,中俄两国相继释放的签证政策重磅消息,为双边交流与合作按下 “加速键”。9月2日,中国外交部正式宣布,自 2025 年 9 月 15 日起至 2026 年 9 月 14 日,对持普通护照的俄罗斯公民试行 30 天免签入境政策,适用场景覆盖经商、观光旅游、探亲访友、交流访问及过境等,彻底打破了以往俄方公民来华 “签证难、耗时长” 的壁垒。
仅两天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便作出对等回应,明确表示俄方将同步对中国公民实行免签政策;9 月 10 日,俄经济发展部进一步透露,各部门已启动相关工作,全力推进这一友好举措落地。这一 “双向免签” 机制的建立,不仅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的标志性事件,更将为两国经贸、服务、人文旅游等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经贸合作维度看,免签政策无疑为中俄贸易的持续增长注入 “强心剂”。近年来,中俄贸易额已呈现跨越式增长 —— 从 2021 年的 1469 亿美元攀升至 2024 年的 2448 亿美元,四年间增幅高达 66%,如今每天约有 1.3 亿美元的货物在两国间流转。此前,不少中国企业因签证办理耗时(往往需半个月以上),只能依赖网上二手信息 “隔着地图考察俄罗斯市场”,难以开展实地调研与面对面洽谈。而免签政策落地后,企业商务出行将实现 “说走就走”:想参加俄罗斯当地展会,买张机票即可直达;想调研批发城、对接客户,随时能安排实地走访。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民众对邮件沟通和陌生人信任度较低,而面对面的 “一杯茶洽谈”,能让订单转化率直接提升三倍。这对于中国具备优势的机床、汽车零部件、建材、家居用品等行业而言,无疑是抢占俄罗斯市场的绝佳时机 —— 要知道,俄罗斯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这些领域的市场需求缺口巨大,免签带来的 “即时沟通优势”,将帮助中国企业快速填补空白、扩大份额。
除了直接的贸易领域,配套服务行业也将迎来爆发式需求增长。随着中俄人员往来频次大幅提升,展会服务、跨境物流、专业翻译等行业将直接受益。以往,中国企业参加俄罗斯展会需提前数月规划签证流程,如今免签后,展会组织方的服务响应速度、展位预订效率需求将显著提升;跨境物流方面,人员实地对接将推动货物运输链路更顺畅,物流订单量有望随贸易增长同步攀升;而语言沟通作为跨境合作的基础,专业的外贸翻译、商务陪同翻译需求也将大幅增加。可以说,免签政策不仅激活了 “贸易主赛道”,更带动了 “服务配套赛道” 的协同发展,形成 “一业兴、多业旺” 的良性循环。
在人文旅游与民间交流层面,免签政策同样意义深远。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已作出乐观预估,受中国免签政策推动,俄罗斯来华游客数量将增长 20% 至 30%;而俄方同步免签后,中国赴俄游客规模也将持续扩大 —— 俄罗斯已明确目标,计划到 2030 年吸引 570 万人次中国游客访俄,让中国游客占俄入境游客总数的 35% 左右。除了旅游,两国教育交流、艺术展览、学术研讨等民间活动也将更加频繁:中国学生赴俄留学、考察将更便捷,俄罗斯文化团体来华展演也无需再为签证繁琐耗时,这些互动将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谊,为中俄关系发展筑牢民间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普京在回应免签政策时还提到 “推动中俄支付系统合并”,这一举措与免签政策形成 “组合拳”—— 支付便利化将解决人员往来中的 “消费结算痛点”,免签则打破 “出行壁垒”,两者结合将彻底打通中俄双向交流的 “最后一公里”。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这不仅是 “走得更顺”,更是 “做得更便利”:商务洽谈后即时结算、游客出行无需兑换大量外币,这些细节将让中俄往来的 “体验感” 大幅提升。
从长远来看,中俄互免签证政策或许是未来十年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最大的政策红利。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俄双边合作的稳定性与潜力愈发凸显,而免签政策正是激活这一潜力的 “钥匙”。对于企业而言,谁能抓住这一机遇,快速布局实地调研、对接客户、拓展渠道,谁就能在俄罗斯市场抢占先机;对于两国而言,这一政策将推动双边关系从 “战略协作” 向 “民生互通” 深化,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俄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可以预见,2025 年 9 月 15 日之后,跨越中俄边境的人员往来将更加频繁,贸易合作将更加紧密,民间互动将更加热烈。这场 “双向免签” 带来的机遇,不仅是短期的政策红利,更是中俄合作向更高质量、更宽领域发展的新起点。
上一篇:俄罗斯市场新机遇:出海俄罗斯迎来黄金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