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智” 造突围:透平膨胀机领航企业出海俄罗斯
在简阳瑞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试车车间里,金属器械的嗡鸣渐次平息。俄罗斯林德气体有限公司的质量工程师俯身查看智能大屏上的测试数据 —— 压力稳定在标准区间,转速波动控制在 0.5% 以内,振动值远低于国际阈值。他拿起笔,在验收报告上郑重签下名字,这一刻,价值 35 万美元的 “成都造” 透平膨胀机,不仅正式敲开了俄罗斯市场的大门,更标志着这家成都企业出海俄罗斯的征程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让全球顶尖工业气体巨头记住了来自成都的 “智造” 实力。
技术攻坚:半年啃下极寒适配 “硬骨头”
“这台泛着冷光的机器,是我们啃了半年的‘硬骨头’,也是企业出海俄罗斯必须闯过的技术关。” 瑞特机械副总经理杨凯指着车间角落的透平膨胀机,语气里满是自豪。作为空分设备的 “心脏”,透平膨胀机的性能直接决定气体分离效率,而林德集团给出的需求,更是给成都智造出了一道难题:不仅要符合全球工业用气标准,还得适应俄罗斯零下几十摄氏度的极寒气候,这对产品适配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研发团队的攻坚从一场 “低温实验” 开始,为模拟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极端环境,他们在实验室搭建了零下 174.2 摄氏度的测试舱,反复测试材料的耐低温性能。最初选用的合金部件在低温下出现脆裂,团队连夜调整配方;密封技术多次失效,工程师们对比十几种密封材料,最终找到适配方案。经过上百次调试,新机型终于诞生 —— 膨胀端效率突破 88%,增压端效率达 82%,进气量调节精度提升 30%,更能在极寒环境下稳定运行超 5000 小时,完美满足深冷液化工艺的严苛要求,为出海俄罗斯筑牢了技术根基。
市场拓展:订单延伸与出口产值占比过半
这份突破带来的不仅是一张订单,如今瑞特机械与俄罗斯企业的合作已延伸至两个新项目,合同额近 40 万美元,而 2025 年 1-4 月,企业 2200 万元产值中,出口占比已过半,“成都造” 在出海俄罗斯的道路上正加速奔跑。
政企协作:专班破认证难题,物流通道再升级
“如果没有专班的帮助,我们可能还卡在认证环节,出海俄罗斯的步伐也会停滞不前。” 杨凯回忆起申请 EAC 认证的经历,至今感慨不已。作为俄罗斯市场的准入门槛,EAC 认证涉及复杂的技术文件和测试流程,瑞特机械此前毫无经验,项目一度陷入僵局。
简阳市经开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专班得知情况后,立即上门对接,工作人员陪着企业梳理技术参数、修改申报材料,仅材料修订就达几十次;遇到专业难题,又联系行业专家提供指导,全程跟踪测试与审核进度。经过数月奋战,瑞特机械终于拿到 EAC 认证,扫清了出海俄罗斯的关键障碍。
如今,政企协作还在持续升级,为进一步畅通物流通道,简阳市经开区正积极对接成都国际铁路港,计划通过中欧班列将产品直达莫斯科。“相比传统海运,时间能缩短一半以上,物流成本也能降低不少,这将让出海俄罗斯更具竞争力。” 企业服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为企业提供更多外贸服务,助力 “蓉品出海” 走得更稳更远。
未来展望:成都 “智” 造引领外贸高质量发展
从实验室里的反复试验攻克技术难关,到车间里的精准制造打磨出海产品,再到政企携手打通出海俄罗斯的每一道关卡,成都 “智” 造正以硬核实力开拓全球市场。随着更多 “蓉品” 循着成功路径走出国门,这座城市的外贸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加速度,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续写更多精彩篇章。
下一篇:中国门窗在俄罗斯迎来新机遇>>